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人们耳熟能详的价值投资往往是:先圈定一个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然后在此行业中选择市场份额能够不断递增的成长性公司。市场繁荣时这样的选股策略效果显著,但问题是如果市场陷入冬季,哪怕是“暖冬”,此时产业纷纷陷入停滞或者萎缩的阶段,通过典型价值投资模式寻觅处于景气周期的成长性公司可能就南辕北辙了。

  在“次贷”危机发生前,全球投资者总是以景仰的目光注视着那些规模庞大的财富500强企业,但现实却是“大并不意味着强”。从金融巨无霸花旗集团直至位列全球汽车业首席的通用汽车,近期频频听其发出需要救助的呻吟,可见规模庞大并非总是价值投资的理由,更多时候仅是有助于公司获得政府救助而已。

  因此,产业景气出现停滞或者萎缩时,非典型价值投资浮出水面。典型案例如:在1972年至2002年这30年内,美股中唯一家收益率超逾巴菲特投资旗舰哈撒威公司的股票居然诞生在曾陷入全行业破产境地的航空业——西南航空公司。即便经营业绩亏损累累,航空业贵族气质犹存,但是西南航空却是廉价的异类:从仅使用一种机型波音737以提升经营效率,到不提供昂贵餐点、头等舱等豪华服务以控制成本;放弃“做大”,即不像其他航空公司那样试图尽可能广的拓展航线或者使用先进的管理系统进行运营;仅仅“做强”,即致力于寻找那些相互之间航运需求旺盛的城市组合。结果西南航空不仅曾超越巴菲特的投资回报率,更曾以8%的美国航空业市场份额,创造出单一股票市值超过美国其他航空股市值总和的奇迹。

  从西南航空这则非典型价值投资案例,折射出两条经验。首先,就A股中航空股前景而言,国产大飞机项目最终将刺激航空业真正出现类似西南航空这样的明星。从国有三大航直至近年崛起的民营廉价航空公司,学习西南航空的廉价经验似乎总是难以奏效,关键在于核心经营成本飞机成本节约有限,近年频现的飞行员跳槽高额索赔案就可见一斑。尽管国有三大航有获得政府注资的可能,但事实上注资只是改变财务窘境而已,真正航空股出现蓝筹股明星可能最终仍有待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成功。其次,则是适用于其他产业的择股经验。非典型价值挖掘在于关注成本和效率,即企业遵循严格且集中的原则来管理资本支出和制定投资策略,仅选择那些能够完善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并不做“资本挥霍者”。现阶段A股确实物有所值,但是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给诸多产业带来的停滞或者萎缩的压力仍然存在。因此研究公司的成长性关注成本效率要比关注市场份额更重要。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内容


  • 上一篇教程:
  • 下一篇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