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缓解银行资本金缺口最主要的方式还是要推进银行的业务转型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大规模融资正呈汹涌之势。依靠信贷为主的国内银行业正陷入“融资-贷款-融资”的怪圈。

  被誉为企业“财神爷”并有着充足现金流的银行,如今正陷入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融资大赛。信贷存量的不断攀升,导致经历多轮融资后的各家银行再次面临着迫切的融资需求。资本充足率犹如一个欲壑难填的“黑洞”,将以信贷为主的国内银行业引入一轮“融资-贷款-融资”的怪圈。

  融资扎堆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去年底,14家上市银行累计在境内通过A股及债权融资的规模高达8833亿元,这相当于18个工商银行IPO时的募资规模。

  仅在2009年,14家上市银行中就已有9家银行股权加债权境内融资2215亿元。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又不断传出资金饥渴需要融资的消息。

  踏入2010年,为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难题,银行再次扎堆谋求融资,密集的融资潮业已成为压在市场心头的一块“大石”。

  如此密集的融资,其根本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令人咋舌的资本消耗程度。根据2009年三季报显示,14家上市银行中除浦发银行以外,其余13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2008年末平均下滑达2.43个百分点。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0.16%,仅略高于银监会10%的要求。

  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资金的需求,资金需求则预示着银行贷款的扩张,银行规模放贷后又必然面临资本金的补充。不容置疑的是,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银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不过,银行融资规模的增长之快却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以信贷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国内银行,始终都在一轮“融资-贷款-融资”的怪圈中徘徊。

  东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唐亚韫表示,如果国内银行不改变现有的盈利模式,这样的大圈钱运动会时时上演。

  对于银行这种不得不为贷而贷,贷完即差钱就融资的做法,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中间业务等发展较弱情况下,若没有一定量的信贷增长,国内银行的业绩就会出现问题,这是现阶段比较大的矛盾。

  资金效用下滑

  据了解,现阶段银行的融资可有两大用途:弥补资本缺口和支持业务发展。其中,前者无疑将带来杠杆倍数的永久性下降,从而降低银行估值水平,而后者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则可提升股东价值。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在2003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增发募资25亿元和60亿元补充资本金,得以支持其RWA在2002~2008年间复合增速达到29%。在资本金的作用下,该行计入股本摊薄之后的EPS由2002年的0.36元增长至2008年的2.21元,复合增速高达36%.

  浦发银行或许是少数的个案。资料也显示,与欧美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再融资的资本回报率难免相形见绌。对比国内银行在A股市场再融资前后两年间的年报可以发现,每股收益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银行界专业人士对此有深刻的认识,目前国内银行信贷模式简单,高消耗、低效率的资本使用状况给商业银行埋下了资产不良的隐患,更使得银行产生了对索取资本金的依赖性。

  据某大型国有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从同业了解的情况是,去年的信贷大量捆绑了基建、地产等大项目和大型国企,从这些企业利用信贷资金的效果来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乐观。

  一股份制银行总行信贷部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去年同业信贷中存在大量的资金浪费现象,原本拿不到钱的低资质项目却获得了信贷资金支持,确实存在部分商业银行地方分行为了冲贷款额度而不惜一再降低审批门槛的情况。该人士分析,“说白了,还是在用存钱、贷钱这个简单套路,银行不会想新出路,更不会考虑优化资产结构和寻找新的盈利点。”

  华泰联合首席经济学家陆磊认为,“周而复始”的融资放贷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本回报率逐次下降。他表示,与国内同行缺钱动辄在股市圈钱的频繁程度相比,欧美银行对于何时选择再融资则非常谨慎。

  破局新思路

  目前,多家银行也意识到了这种靠外延性扩张来形成盈利的不可持续性,真正能够缓解银行资本金缺口最主要的方式还是要推进银行的业务转型。

  据了解,招商银行正在反思并为此提出“自我救赎”的二次转型方案。该行信贷部一负责人表示,二次转型的提出多少也有点被逼的因素,本想以此推进资本节约型业务深入发展,降低资本消耗,提高定价能力,扩大非息收入占比,以实现经营的低风险高收益。

  然而银行的自救仅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应该在风险可控的框架内鼓励金融创新,包括信贷资产转让,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调节资本金占用等。

  交通银行总行人士表示,事实上,像构建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经提了很久了,但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商业银行缺乏有效动力的推动。大多数银行还在沉浸于既有的利用资源垒大户的历史传统上,有行政因素、也有银行自身的激励机制等影响。

  “利用行政资源或者类似关系能吃得饱,便不会有什么心思来创新保证未来吃得好。”上述交行人士郑重谈道,“不打破这种情况,在经营上便难有根本性的突破。”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内容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